为持续深化文化建设“八项工程”,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,统筹加速“文化+科技”深度融合,推动“温州学”成为有影响力的地方显学,打造“世界的温州”文传引领之城。现决定面向社科工作者及有关单位开展2025年度温州学视频申报社科普及课题的工作。
一、课题说明
课题类型为温州市社科联年度科普课题,立项等级为市级规划课题(自筹)。课题采取“以成果追加立项”模式,对事先未立项但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优秀成果,经市社科联党组研究确定后,择优予以追加立项并立即结题。
二、课题要求
(一)选题范围
聚焦“温州学”核心内涵,从理论、历史、时代、世界的坐标,深刻把握“何以是温州”的深层逻辑、“何以为温州”的基因密码、“何以强温州”的精神轨迹、“何以兴温州”的多元开放,进一步把准温州学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价值,课题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创新,创作兼具学术价值与社会传播力的作品。
(二)作品形式
以视频呈现,时长原则上不短于2分钟,分辨率建议不低于1920×1080。申报作品需积极运用新技术、新方法进行创作,鼓励但不限于以下形式:人工智能(AI)、虚拟现实设计(VR/AR)、数字交互等,传统创作手法与数字技术结合应用的作品亦可申报。
(三)原创性要求
作品需保证原创性,严禁抄袭行为。若使用第三方技术工具或平台(含各类AI工具),申报人须严格遵守该技术提供方的用户协议及授权范围;涉及真人肖像、知名IP、商业标识等元素时,须确保已获得合法授权或符合法定使用情形;使用开源技术方案时,应遵守对应的开源协议规定。
凡正式发表的市社科联科普课题成果,其著作权归属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》办理,市社科联对成果可优先免费使用,包括但不限于授权线上线下展映、学术研究、公益宣传等。授权范围涵盖信息网络传播权、放映权及改编权(仅限剪辑字幕等必要修改),创作者保留署名权及作品完整权。
三、成果验收标准
满足以下条件的申报作品,由市社科联组织评定:
(一)基本条件
1.史实准确性:作品中涉及的历史事件、人物事迹、文化符号等,须与权威文献记载一致。
2.内容创新性:通过独特视角、新颖形式或技术突破等方式,打破传统模式,使内容具备差异化、吸引力和价值提升的特质。
3.课题标识规范性:视频作品须在片头、片尾或画面显著位置添加统一标识,标注“温州市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”字样,字体清晰可见,且与视频内容协调不冲突。
4.传播影响力认可:作品需在主流新媒体平台形成现象级传播效应(如微信视频号、哔哩哔哩、抖音等),单平台浏览量(播放量)5万以上、全平台浏览量(播放量)10万以上,需提供传播数据报告及佐证材料。
(二)优先条件
申报作品须满足以下至少一项条件,可优先考虑:
1.平台展播认证:作品在市级及以上主流文化传播平台展映(市级平台仅限温州市社科联),其中省级及以上平台包括学习强国总平台、央视频、新华网、科普中国、人民视频等,需提供播出证明;
2.赛事获奖认定:作品获得市级及以上数字媒体创作相关大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(市级赛事仅限于温州市社科联组织的赛事),其中省级及以上赛事主办方应为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及直属单位、省级及以上学会等,需提交获奖证书或官网发布赛事通知的完整截图,并含主办方信息。
四、申报要求
(一)以个人或单位名义申报,以单位名义申报的,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或企业。
(二)课题成员不超过3人(包括课题负责人),申请人同年度原则上只能立项1项申请课题。
(三)请课题负责人扫码填写申报信息登记表,并将课题成果及佐证材料发送至市社科联邮箱wzsklxx@163.com。该课题常年申报、定期立项,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本年度的课题申报。联系人:陈玟璇;联系电话:0577-88966099

2025年度温州市社科普及课题申报信息登记表

参考资料:温州477位历史名人和54张文化名片
科研处
2025年4月8日